蒙蒙细雨中,成都市文殊院香园里筝音曼妙,声声情长。2018年6月11日,由中国古筝网和琼花古筝联合主办,四川艺海心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线下雅学活动“返朴归筝”,在“天府成都”的文殊院奏响序曲。



本次雅学指定用筝琼花玉玲珑

《茉莉芬芳》以传统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弦音中将茉莉花含苞待放的娇美姿态以及沁人心脾的芳香表达的淋漓清雅。古筝曲《茉莉芬芳》由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硕士高阳精讲。
高阳老师细致的讲解,从音乐的织体到演奏身形的处理,从演奏的态度到作品的诠释,无微不至地态度展现出一位古筝名家对古筝音乐发自内心的细腻情感,其中远不止古筝名曲的精妙,更有情感注入所引人沉醉的丰满,高阳老师亲切的话语和演奏的神韵感染着在场每个人。

高阳老师为现场学员指导
学员勤做笔记
《返朴归筝》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曲,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吴健老师创作。他给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主题曲《返朴归筝》的讲解与排练。

吴健老师首先向学员简要介绍了《返朴归筝》的创作初衷和特点,他希望找到古筝原始的“真”,并在曲中融入复调元素,简短的介绍后,开始了对这首曲子的讲解教学。

吴健老师精彩的作曲技法,将复调的元素极好的融入到古筝这种具有多声部特性的乐器中,将古筝朴素的原始性格体现在连贯流畅的旋律中,吴健老师温和儒雅的个性,风趣的讲解方式,使这场讲解轻松舒适,让人意犹未尽。

内地与台湾间古筝的教学交流是古筝音乐文化传承并蓄的重要体现。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黄文玲与大家分享了在两岸间教学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黄文玲老师在两岸教学中的不同感受,从教育体系的不同、唱奏教学形式的优势、读谱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突破四个方面分享了极其实用的方法和认识,传达了不同于内地教学的新颖的或更具体的古筝教学方法,也总结了两岸间教学上的相似。黄老师实用性的方法分享,中肯的建议使在场的老师受益良多。

经过一天的教学讲解,夜雨中的文殊院在朦胧中更显静谧。
晚上的雅集共分为上下两场,由邓翊群老师串讲。
演出由四位名家现场演奏经典传统曲目并评价赏析。
活动还未到,会场就以充满让人屏息以待的期待感了。
上半场
第一曲:《柳青娘(活五调)》演奏与赏析——高阳
高阳老师指尖的柳青娘如活灵活现般诉说着哀愁,高阳老师自己表示活五调的柳青娘似一种病入膏肓的感觉,能从她的演奏中看出手已无缚鸡之力,在中段迸发出浑身力气宣泄了自己积蓄依旧的沉痛心境,最后柳青娘的哀声在低缓轻柔的旋律中还未道完般戛然而止了。
第二曲:《迷糊调》演奏与赏析——邓翊群
邓老师指尖的《迷糊调》似将一个人一生的话说尽,时而铿锵似理论,时而哀婉似哭诉,时而急促似怨骂,声声入耳,声声传神,这说不尽的苦楚在最后消散在凝滞的空气中。
第三曲:《巴山夜》筝与笛箫演奏与赏析——吴健
《巴山夜》是吴健老师从自己创作的古筝室内乐作品中挑选的一首具有四川特色的曲子改编而成,与笛箫合奏。
吴健老师讲解说到,《巴山夜》运用音级排列的方式创作此曲,没有过多的刻意构思乐思和音乐的动听性,而通过乐器表现巴山夜深里自然存在的声音、光影等。箫声空旷,是深山的代表;笛声活跃,是山鸟的夜唱;泛音起落,是泉水的轻远;筝声走弦,是光影的莫测。吴健老师创作的此曲,使每位听众恍若置身巴山中,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月在深山后,泉露两声响,山鸟几声喉,树叶扶沙鸣的美景。
下半场
第一曲:《广陵散》演奏与赏析——黄文玲
《广陵散》源自著名古琴曲,取自典故《聂政刺韩王》的故事。
黄文玲老师演奏的版本是黄文玲老师的恩师张燕从管平湖古琴曲中移植改编而来,在曲中为还原古琴的精妙,有对古琴特定指法泛音演奏、揉弦演奏的模仿还原。在琴曲中,黄文玲老师将《广陵散》仇恨肃杀的情绪表达到极致,同时在琴曲中能感受到对于自己恩师张燕老师的怀念和感激,在场的人无不为此感染打动着。
第二曲:《高山流水》演奏与赏析——高阳
高阳老师演绎的版本是山东筝曲的《高山流水》,在曲中能看到山东筝派特有的指法如小关节托劈、正板花指等的特点。由道道地地的山东人高阳老师演绎出来,更有山东人豪迈直抒胸怀的情感和特点。
第三曲:《月儿高》演奏与赏析——邓翊群
邓翊群老师表示《月儿高》是一首在他看来最具有东方审美的佳作。在他的演绎中,细腻的旋律在会场回响,在华丽的音乐感中,似乎有游于月宫盛宴中之感。《月儿高》被安排在最后,曼妙的音乐在古朴缠绵中为这场试听盛宴划上极具韵味的句号。
雅集演奏部分到此结束,每一首筝曲都有不同的特色,甚至来源于中国不同的地域,在聆听享受精妙的音乐同时,大家都有游历了大好河川的感受。
毋庸置疑,这样的感受一定是离不开四位演奏家的精彩演绎的,邓翊群老师精彩的串讲为这个过程平添欢乐,他时而柔情时而坚韧的表演令人拍板叫绝;高阳老师一定是柔弱的身躯下蕴藏无穷能量的代表,她言语精妙,演奏的层次感生动,给人以深深的震撼;黄文玲老师有其独具一格的音乐表达,让人充满兴趣观赏的同时又无意间沉浸在她深沉的音乐情感中;吴健老师一专多攻的才情却透露着低调和谦逊,他的创作多采用现代手法,却追求对古筝最古朴的音乐表达和审美感受。
雅集现场,筝友围坐,零距离听演奏家演奏
在雅集的最后,进行了中国古筝网“返扑归筝”人物访谈。
(左起)中国古筝网记者邱子芮、琼花古筝厂长苗红、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黄文玲、青年古筝演奏家高阳、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吴健
访谈中,大家从琼花古筝厂长苗红老师的口中了解了“返朴归筝”的活动主题;从青年古筝演奏家吴健老师那里认识了本次活动同名主题曲的创作构思;从青年古筝演奏家高阳老师的口中读懂了寻筝旅途的“返朴归筝”;从台湾古筝艺术家黄文玲老师那里懂得了音乐的“返扑归筝”要发自内心,内心中流淌的是最真的;从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的介绍下,清晰的认识到“雅集的初衷就是要拉近本真的感受,使演奏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更近,才能达到走心的目的并寻求一种更平和的相处方式”。
6月12日上午,学员们身着雅服,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顺利完成主题曲《返朴归筝》MV的拍摄。
MV拍摄间隙,老师们在室内品茶聊天,欣赏茶艺表演,度过了一段闲暇愉快的时光。




同日下午,由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精讲古筝曲《林冲夜奔》
邓翊群老师的讲解,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抓住大家的心,就像曲子中的紧张的情绪塑造的紧凑感,在一种高涨的情绪中结束了本次活动最后的精讲课程。

“返朴归筝——2018中国古筝网线下雅学天府蓉城站”6月11日的活动到此全部结束。
不管是白天老师精心的讲解示范还是夜幕里他们精彩的演绎,无不体现着对古筝真切美和朴实感受的追求。
活动给人的最大感受是,为挖掘音乐本质传达给听众,每一位音乐专业从事人、音乐业余爱好者、音乐学习者都在思考并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期待着最后达到真正的“返璞归真”。

学员大合照
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冰冷的距离感,听风声、雨声、蝉声、鸟叫,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时间的流逝,愿每个人在返朴归筝的舞台,都能从内心出发,追寻音乐最本质的美好。
2018年7月,返朴归筝广州站即将开始,活动详情、报名咨询请戳“阅读原文”。


报名咨询
宣老师:18552583039细雨润物,弦音文殊。
蒙蒙细雨中,成都市文殊院香园里筝音曼妙,声声情长。2018年6月11日,由中国古筝网和琼花古筝联合主办,四川艺海心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线下雅学活动“返朴归筝”,在“天府成都”的文殊院奏响序曲。



本次雅学指定用筝琼花玉玲珑

《茉莉芬芳》以传统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弦音中将茉莉花含苞待放的娇美姿态以及沁人心脾的芳香表达的淋漓清雅。古筝曲《茉莉芬芳》由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硕士高阳精讲。
高阳老师细致的讲解,从音乐的织体到演奏身形的处理,从演奏的态度到作品的诠释,无微不至地态度展现出一位古筝名家对古筝音乐发自内心的细腻情感,其中远不止古筝名曲的精妙,更有情感注入所引人沉醉的丰满,高阳老师亲切的话语和演奏的神韵感染着在场每个人。

高阳老师为现场学员指导
学员勤做笔记
《返朴归筝》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曲,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吴健老师创作。他给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主题曲《返朴归筝》的讲解与排练。

吴健老师首先向学员简要介绍了《返朴归筝》的创作初衷和特点,他希望找到古筝原始的“真”,并在曲中融入复调元素,简短的介绍后,开始了对这首曲子的讲解教学。

吴健老师精彩的作曲技法,将复调的元素极好的融入到古筝这种具有多声部特性的乐器中,将古筝朴素的原始性格体现在连贯流畅的旋律中,吴健老师温和儒雅的个性,风趣的讲解方式,使这场讲解轻松舒适,让人意犹未尽。

内地与台湾间古筝的教学交流是古筝音乐文化传承并蓄的重要体现。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黄文玲与大家分享了在两岸间教学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黄文玲老师在两岸教学中的不同感受,从教育体系的不同、唱奏教学形式的优势、读谱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突破四个方面分享了极其实用的方法和认识,传达了不同于内地教学的新颖的或更具体的古筝教学方法,也总结了两岸间教学上的相似。黄老师实用性的方法分享,中肯的建议使在场的老师受益良多。

经过一天的教学讲解,夜雨中的文殊院在朦胧中更显静谧。
晚上的雅集共分为上下两场,由邓翊群老师串讲。
演出由四位名家现场演奏经典传统曲目并评价赏析。
活动还未到,会场就以充满让人屏息以待的期待感了。
上半场
第一曲:《柳青娘(活五调)》演奏与赏析——高阳
高阳老师指尖的柳青娘如活灵活现般诉说着哀愁,高阳老师自己表示活五调的柳青娘似一种病入膏肓的感觉,能从她的演奏中看出手已无缚鸡之力,在中段迸发出浑身力气宣泄了自己积蓄依旧的沉痛心境,最后柳青娘的哀声在低缓轻柔的旋律中还未道完般戛然而止了。
第二曲:《迷糊调》演奏与赏析——邓翊群
邓老师指尖的《迷糊调》似将一个人一生的话说尽,时而铿锵似理论,时而哀婉似哭诉,时而急促似怨骂,声声入耳,声声传神,这说不尽的苦楚在最后消散在凝滞的空气中。
第三曲:《巴山夜》筝与笛箫演奏与赏析——吴健
《巴山夜》是吴健老师从自己创作的古筝室内乐作品中挑选的一首具有四川特色的曲子改编而成,与笛箫合奏。
吴健老师讲解说到,《巴山夜》运用音级排列的方式创作此曲,没有过多的刻意构思乐思和音乐的动听性,而通过乐器表现巴山夜深里自然存在的声音、光影等。箫声空旷,是深山的代表;笛声活跃,是山鸟的夜唱;泛音起落,是泉水的轻远;筝声走弦,是光影的莫测。吴健老师创作的此曲,使每位听众恍若置身巴山中,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月在深山后,泉露两声响,山鸟几声喉,树叶扶沙鸣的美景。
下半场
第一曲:《广陵散》演奏与赏析——黄文玲
《广陵散》源自著名古琴曲,取自典故《聂政刺韩王》的故事。
黄文玲老师演奏的版本是黄文玲老师的恩师张燕从管平湖古琴曲中移植改编而来,在曲中为还原古琴的精妙,有对古琴特定指法泛音演奏、揉弦演奏的模仿还原。在琴曲中,黄文玲老师将《广陵散》仇恨肃杀的情绪表达到极致,同时在琴曲中能感受到对于自己恩师张燕老师的怀念和感激,在场的人无不为此感染打动着。
第二曲:《高山流水》演奏与赏析——高阳
高阳老师演绎的版本是山东筝曲的《高山流水》,在曲中能看到山东筝派特有的指法如小关节托劈、正板花指等的特点。由道道地地的山东人高阳老师演绎出来,更有山东人豪迈直抒胸怀的情感和特点。
第三曲:《月儿高》演奏与赏析——邓翊群
邓翊群老师表示《月儿高》是一首在他看来最具有东方审美的佳作。在他的演绎中,细腻的旋律在会场回响,在华丽的音乐感中,似乎有游于月宫盛宴中之感。《月儿高》被安排在最后,曼妙的音乐在古朴缠绵中为这场试听盛宴划上极具韵味的句号。
雅集演奏部分到此结束,每一首筝曲都有不同的特色,甚至来源于中国不同的地域,在聆听享受精妙的音乐同时,大家都有游历了大好河川的感受。
毋庸置疑,这样的感受一定是离不开四位演奏家的精彩演绎的,邓翊群老师精彩的串讲为这个过程平添欢乐,他时而柔情时而坚韧的表演令人拍板叫绝;高阳老师一定是柔弱的身躯下蕴藏无穷能量的代表,她言语精妙,演奏的层次感生动,给人以深深的震撼;黄文玲老师有其独具一格的音乐表达,让人充满兴趣观赏的同时又无意间沉浸在她深沉的音乐情感中;吴健老师一专多攻的才情却透露着低调和谦逊,他的创作多采用现代手法,却追求对古筝最古朴的音乐表达和审美感受。
雅集现场,筝友围坐,零距离听演奏家演奏
在雅集的最后,进行了中国古筝网“返扑归筝”人物访谈。
(左起)中国古筝网记者邱子芮、琼花古筝厂长苗红、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黄文玲、青年古筝演奏家高阳、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吴健
访谈中,大家从琼花古筝厂长苗红老师的口中了解了“返朴归筝”的活动主题;从青年古筝演奏家吴健老师那里认识了本次活动同名主题曲的创作构思;从青年古筝演奏家高阳老师的口中读懂了寻筝旅途的“返朴归筝”;从台湾古筝艺术家黄文玲老师那里懂得了音乐的“返扑归筝”要发自内心,内心中流淌的是最真的;从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的介绍下,清晰的认识到“雅集的初衷就是要拉近本真的感受,使演奏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更近,才能达到走心的目的并寻求一种更平和的相处方式”。
6月12日上午,学员们身着雅服,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顺利完成主题曲《返朴归筝》MV的拍摄。
MV拍摄间隙,老师们在室内品茶聊天,欣赏茶艺表演,度过了一段闲暇愉快的时光。




同日下午,由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精讲古筝曲《林冲夜奔》
邓翊群老师的讲解,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抓住大家的心,就像曲子中的紧张的情绪塑造的紧凑感,在一种高涨的情绪中结束了本次活动最后的精讲课程。

“返朴归筝——2018中国古筝网线下雅学天府蓉城站”6月11日的活动到此全部结束。
不管是白天老师精心的讲解示范还是夜幕里他们精彩的演绎,无不体现着对古筝真切美和朴实感受的追求。
活动给人的最大感受是,为挖掘音乐本质传达给听众,每一位音乐专业从事人、音乐业余爱好者、音乐学习者都在思考并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期待着最后达到真正的“返璞归真”。

学员大合照
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冰冷的距离感,听风声、雨声、蝉声、鸟叫,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时间的流逝,愿每个人在返朴归筝的舞台,都能从内心出发,追寻音乐最本质的美好。